栏目导航
2025年中研股份研究报告:PEEK行业龙头持续推动高端PEEK材料进口替代(附下载)
来源:欧宝娱乐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5-10-18 21:48:08
中研股份专注于 PEEK 研发、生产及销售,为 PEEK 年销量最大的中国企业。 公司专注于聚醚醚酮(PEEK)研发、生产及销售,是继英国威格斯、比利时索 尔维和德国赢创之后全球第四家 PEEK 年产能达到千吨级的企业,是继英国威格 斯后全球第二家可使用 5000L 反应釜进行 PEEK 聚合生产的企业。公司是目 前 PEEK 年产量最大的中国企业,同时通过持续的进口替代,公司已超越英国威 格斯成为中国市场 PEEK 销量最大的公司。 自创立以来,公司发展迅速。2006 年 12 月,中研股份(前身:吉林省中 研高性能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应运而生,并于 2007 年开始 进行 PEEK 产品研制试验及材料性能测试和探索的小试阶段。2010 年下半年, 公司实现 PEEK 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打破国际垄断。2015 年,公司登陆新三板。 2023 年 9 月 20 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在 2014 年实现了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随后,公司在前期所掌握的 PEEK 树脂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工 艺的基础上,又逐步研发完成了高纯度聚醚醚酮、防静电聚醚醚酮以及喷涂级聚 醚醚酮等方面的制备工艺技术,产品类型不断丰富,生产的基本工艺进一步稳定和完善, 公司的出售的收益也逐步进入快速地增长时期。
公司现拥有 1000 吨/年 PEEK 生产能力,产品可分为数十种规格牌号。截 至 25 年 5 月,企业具有年产 1000 吨 PEEK 的生产能力。公司的基本的产品为树 脂形态的 PEEK,形成现有的“两大类、三大牌号、六大系列”共 52 个规格牌 号的产品体系。公司的基本的产品根据是否添加玻璃纤维、碳纤维进行物理改性分 为纯树脂和复合增强类树脂两大类;按产品熔体流动性由低至高分为 770、550、 330三大主要牌号;按照不同的表观形态及再加工方式分为纯树脂粗粉(P系列)、 纯树脂细粉(PF 系列)、纯树脂颗粒(G 系列)、玻纤增强颗粒(GL 系列)、 碳纤增强颗粒(CA 系列)、耐磨增强颗粒(FC 系列)六大系列,此外还包括少 量 PEEK 制品。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谢怀杰,合计持有公司 32.95%的股份。截至 2025 年半 年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公司董事长谢怀杰,其直接持有公司 30.35%的股份, 同时其持股 99%的吉林金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 2.60%的股份, 合计持有公司 32.95%的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谢怀杰,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 经理,谢雨凝和毕鑫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谢雨凝为谢怀杰的女儿,毕鑫为谢 怀杰的女婿。谢雨凝直接持有公司 1.36%的股份,通过吉林金正新能源科技有 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 0.015%的股份;毕鑫直接持有公司 0.03%的股份。
2018-2023 年公司营收迅速增加,2024 年以来利润下滑。2018-2023 年, 得益于公司各系列 PEEK 产品的持续放量,公司营收迅速增加,对应营收由 0.87 亿元增长至 2.92 亿元,期间 CAGR 约为 27.5%。2024 年,公司现在存在产能已达 到较高负荷,对应产销量仅实现小幅增长,同时由于 PEEK 产品价格的下跌,公 司营收同比下降,25H1,公司营收同比下降 2.10%。利润方面,2018 年-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45.5%,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2.43% 为 0.55 亿元,2024 年以来,由于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下跌幅 度扩大,25H1,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地推进募投项目和区域产业布局,公司 及子公司期间费用增加,导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59.89%。后续来看,随着公 司 IPO 募投项目的陆续投产,和公司新产品的持续导入,有望为公司带来业 绩增量。
纯树脂颗粒和复合增强树脂为公司营收及毛利大多数来自。由于公司各系列产 品中,纯树脂粗粉为其他系列新产品的原材料,叠加纯树脂细粉产品暂未完全放量, 因此公司营收及毛利大多数来源于于纯树脂颗粒产品和复合增强树脂产品。2025H1, 公司纯树脂颗粒和复合增强树脂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58.9%和 27.4%,毛利占比 分别为 52.7%和 31.5%。
2025 年 H1 毛利率较 24 年全年小幅上升,管理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率进一步 上行。2024 年,虽然 PEEK 产品价格仍有所下滑,但是得益于公司的工艺优化 和部分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公司毛利率同比小幅上升至 40.1%,2025H1,公司 毛利率逐步提升至 44.4%。费用率方面,2025H1,由于公司及子公司新增人 员的薪酬和办公费用增加,致使公司销售、管理费用进一步上行。同时,公司持 续加大研发投入,对应研发费用也同步走高。公司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公司货币 资金利息收入减少所致。2025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6.1%、22.2%、12.8%、-0.1%,同比分别变动+2.1、+4.6、+2.6、+3.6pct。
自上世纪 60 年代起,欧美国家的各大公司先后对一系列高性能聚合物进行 了大量的研发,但最终真正具有应用价值且实现产业化的品种不足 10 个。目前 已有三大类特种工程塑料实现商品化,分别为聚酰亚胺类、聚芳醚类和聚芳酯类。 其中,热塑性特种工程塑料的典型代表为聚芳醚类,最重要的包含聚芳醚酮、聚芳醚 砜和聚芳硫醚。在这三类聚合物中,聚芳醚酮(PAEK)是耐热等级最高的,目 前已经开发成功的品种包括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聚醚酮(PEK)、 聚醚醚酮酮(PEEKK)和聚醚酮醚酮酮(PEKEKK)。
在各类聚芳醚酮中,聚醚醚酮(PEEK)是最主要的品种,其物理和化学性 能优异。由于 PEEK 的分子链中含有大量的苯环,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力学和热等性能。PEEK 的熔点达到 343℃,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 143℃, 拉伸强度达到 100 MPa。而且在 250℃的高温下,PEEK 也能保持比较高的耐磨性 和较低的摩擦系数。由于 PEEK 材料具备耐热性、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辐照性、 耐剥离性、抗蠕变性、尺寸稳定性、耐冲击性、耐化学药品性、无毒、阻燃等优 异的综合性能,而且两个醚键和羰基又为材料提供了柔韧性与优良的工艺性。因 此,PEEK 在电子电气、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及其他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得 到广泛应用。
PEEK 基于亲核取代反应聚合而成,氟酮和对苯二酚为主要单体。PEEK 的 传统合成方式是基于亲核取代反应,以二苯砜为溶剂,并以 DFBP 和对苯二酚为 聚合单体,在碳酸钠/碳酸钾的催化下,通过缩聚反应合成的。该聚合反应属于 高温聚合反应,最终的反应温度能达到 300℃以上。除上述提及的相对较为共 性的溶剂、单体、催化剂以外,各家企业在反应过程中的投料方式(如原料比例、 投料顺序等)和所使用的封端剂等其他原料都不一样,进而时各个 PEEK 生 产商最终聚合得到的 PEEK 材料的各项性能存在差异。
PEEK 性能显著优于其他工程塑料或金属材料。如进一步将 PEEK 与其他工 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金属材料(通用/医用)作对比,不难发现 PEEK 的 物理与化学性能明显优于大多数的比较对象。与其他工程塑料及特种工程塑料相 比,PEEK 兼具刚性与韧性,同时在耐热、耐磨、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方面均排名前列。 与通用金属对比,PEEK 的比强度大,在满足所需强度的同时,可明显降低材料 的自重,实现“轻量化”。与医用金属材料对比,PEEK 的密度、弹性模量均与 人体骨骼更为接近,同时由于 PEEK 可被 X 射线穿透和实现 CT 扫描,可方便患 者进行医疗检查。
目前 PEEK 在终端使用中主要有三类使用形式,分别为纯树脂 PEEK、玻纤 改性 PEEK 和碳纤维改性 PEEK。利用玻纤、碳纤维对 PEEK 改性可以显著 提升 PEEK 材料的机械强度(如弯曲模量、杨氏模量、缺口冲击强度等)。
2.2 我国为增速最快的 PEEK 消费国,国产产品已突破 但供应能力不足
PEEK 材料于 1978 年被首次成功开发,并于 1990 年代正式商业化。随着 商业化的持续推进,全球 PEEK 生产能力不断的提高,对应的消费量及消费规模也 稳步增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 年全球 PEEK 材料市场规模约为 61 亿元,同比增长 10.9%,预计 2025 年全球 PEEK 材料市场规模将逼近 70 亿元。 依据市场研究及咨询机构 Emergen Research 测算,预计 2027 年全球 PEEK 材 料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2.26 亿美元,对应 2019-2027 年期间 CAGR 约为 6.8%。
全球 PEEK 消费区域大多分布在在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其中欧洲是 PEEK 的最大市场,其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对成熟。近几年,随着全球电子信息、汽车、航 空航天产能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的 PEEK 消费上涨的速度远超欧洲。其 中,中国 PEEK 市场需求上涨的速度尤为突出。根据《聚醚醚酮市场分析及发展趋 势》(张丽),2019 年至 2022 年期间,中国市场的 PEEK 消费量由 1400 吨提 升至 1950 吨,对应全球消费量占比由 24.0%提升至 25.8%。而根据前瞻产业研 究院的统计,2012-2021 年期间中国 PEEK 产品消费量由 80 吨增长至 1980 吨, 对应 CAGR 约为 42.8%。市场规模方面,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 年中 国 PEEK 材料市场规模约为 19 亿元,同比增长 11.8%,预计 2025 年中国 PEEK 材料市场规模将超过 20 亿元。
2.2.2 全球 PEEK 供应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国内 PEEK 自供能 力不足
全球 PEEK 制造商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国内企业自 2016 年起 逐步打破海外 PEEK 垄断。根据中研股份招股说明书,英国威格斯、比利时索尔 维和德国赢创(其主要 PEEK 生产主于中国)为全球前三大 PEEK 生产商, 其中,比利时索尔维的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和日本,德国赢创的产品主要出口欧洲。 国内方面,2016 年以来,以中研股份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打破了国外公司在 PEEK 领域的垄断,我国自主生产的 PEEK 产品在国内电子信息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 目前我国 PEEK 产能大多分布在在中研股份、浙江鹏孚隆等公司。另外有必要注意一下的 是,国内 PEEK 生产企业在原料和设备方面立足于国内的同时不断减少相关成本,取 得了成本优势,使得国产 PEEK 的市场售价明显低于国际市场行情报价。 我国 PEEK 产业链的产业化进展加速。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 PEEK 现有 产能约 2.10 万吨/年,规划新增产能约 2050 吨/年,新增产能大多数来源于于中国, 由此可见我国 PEEK 产业链的产业化进展加速。其中,英国威格斯的 PEEK 产能 达到 7,150 吨/年,比利时索尔维现有 PEEK 产能 2,500 吨/年,德国赢创(其主 要 PEEK 生产主于中国)的 PEEK 产能已达到 1,800 吨/年,我国 PEEK 产 能则大多分布在在中研股份、浙江鹏孚隆等公司。但是,一方面,考虑到 PEEK 材 料工厂产能的建设周期(2-3 年)和下游企业客户验证周期(1-2 年),上述规 划产能的实际放量时间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延后;另一方面,考虑到形成高质量、批次稳 定的 PEEK 树脂生产能力对技术、研发投入、工艺细节积累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实 现了有效新增产能后,PEEK 材料厂商要实现有效的新增产量仍需较长的时间。
2.3.1 PEEK 应用领域广泛,预计 2027 年国内需求量将超过 5000 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